總辦事處
醫管局總辦事處(總辦事處)設有六個部門,包括聯網服務部、機構事務部、財務及資訊科技部、人力資源部、質素及安全部和策略發展部。總辦事處負責協調機構價值和方向,並擔當策略角色,透過各部門的互動合作,推動機構發展,並為醫院聯網提供支援。
I在2011-12年度,總辦事處根據醫管局工作計劃所訂五大策略目標,推行約100 項整體機構目標,並透過各項措施,促進可持續發展。
主要成績
策略目標:擬定對策,應付日增的服務需求
因應服務需求增加,雖然醫護人手短缺,醫管局亦適量增加重點範疇的服務。天水圍的一站式社區健康中心啟用,由跨專業醫護團隊提供綜合基健服務;心臟護理、急診冠狀動脈導管介入手術服務、末期腎衰竭透析服務名額,以及白內障手術處理量均有增加。亦增加紓緩護理服務的覆蓋範圍,為多2,000名病人提供服務。
醫管局推行各項措施,加強基健服務及改善慢性疾病管理,包括擴展「護訊鈴」服務,透過電子轉介及護理指引,支援高危糖尿病病人;以及在2012年1月設立24小時精神健康服務熱線,支援精
神病患者。此外,在指定的普通科門診診所設立跨專業團隊,為糖尿病及高血壓病人提供健康風險評估及跟進護理服務;加長社康護士為慢性病患者的家訪治療時間;綜合精神健康服務進一步推展,令6,000多名一般精神病患者受惠。
日間及社區醫護服務能有效減少可避免的住院。各聯網已設立涵蓋急性及社區護理服務設施的綜合護理平台,加強高風險長者病人出院規劃及離院後的支援服務。兩間分別位於元朗及柴灣的社康護理服務中心於2011年10月啟用,為區內長者提供服務,現正籌劃開設另外兩間中心。另外,九龍區設立了三個模擬病房,為病況複雜的病人加強護理服務。
透過個案管理計劃及危機介入小組,醫管局加強對嚴重精神病患者的社康護理。亦擴展「思覺失調服務計劃」的服務範圍,涵蓋26 至64 歲成年新症病人,同時把老人精神科外展服務推展至更多私營安老院。
為配合政府的醫療改革方向,醫管局推行公私營協作計劃,提供其他服務模式,應付不斷增加的需求,促進公私營合作。在2011-12年度,公私營合作的「共析計劃」血液透析名額由去年70個增至100個,「耀眼行動」白內障手術計劃共增加3,000宗手術。此外,醫管局正籌備推行公私營協作放射診斷造影先導計劃,加強提供放射診斷服務。
醫管局與非政府機構及本地大學合作開設的中醫教研中心,在2011-12年度共提供約一百萬次診症服務,另一間位於九龍城的中心在2011年12月已投入服務。
策略目標:持續改善服務質素及安全
醫管局致力提升服務質素,年內推行多項計劃,促進安全文化及加強風險管理。兩間急症醫院發展以專科為本的「團隊協作資源管理模式」培訓計劃,善用各種現有資源,包括人力、工序及科技,提升安全及運作效率。另外,進一步改善藥房服務,包括增加普通科門診藥房藥劑師人手、延長急症醫院藥房的服務時
間、為腫瘤科病人提供臨床藥劑師服務,以及改善無菌製劑調配服務。
我們已加強可循環使用手術器具的安全標準,包括減少使用快速滅菌過程,以及逐步減少重複使用中至高風險的一次性醫療器材。同時制訂長遠改善手術室消毒服務標準的計劃,擬訂了手術器具通用名錄的框架,並已開始籌備開發手術儀器追縱及追溯系統。
年內繼續推行醫院認證計劃,旨在提升質素系統及臨床管治。去年五間公立醫院成功取得國際認證機構認可的全面認證資格。在2011-12年度,根據第二階段認證計劃,另外15間公立醫院已展開籌備工作。本地評審員的培訓及發展進展良好,評審員隊伍逐步建立,認證機構在年內共委任16名評審人員。
「早期事故通報系統」已完成改善,簡化數據輸入,並加強數據分析功能,以便有效監察及追縱事故,提升病人安全。
保障病人私隱方面,醫管局持續推行各項資料保安措施,包括培訓、電腦管控、定期監察病人資料的存取,以及巡查醫院及診所在資料保安方面是否合乎規格。
在兩個聯網推行的癌症個案管理先導計劃,已推展至另外兩個聯網,以重整服務、及時介入和提升癌症服務質素;另外亦聘請及培訓個案經理,為情況複雜的乳癌及大腸癌病人提供綜合護理。此外,因應需求增加,醫管局加強放射診斷服務,在三個聯網延長電腦掃描╱磁力共振掃描機的運作時間,為額外4,000名病人服務。
精神健康方面,加強兒童及青少年精神科服務,為自閉症或專注力失調╱過度活躍症兒童提供及時評估及積極介入。
策略目標:提供現代化醫療服務
良好管治對機構至為重要。為持續改進,醫管局去年就機構的管治模式進行獨立顧問檢討。第一階段集中檢討醫管局大會的管治,於2011年底完成,之後就各方面作出所需跟進,鞏固機構管治,包括加強行政委員會的角色;進一步加強大會參與醫管局的長遠策略性規劃;發展綜合企業風險管理模式,為機構建立全方位管理風險的框架;鞏固對大會的行政支援;以及重新審視大會轄下委員會的職權範圍。
在管理層面,醫管局在2011-12 年度聘請顧問,檢討管理及規管框架。研究結果建議推行改善措施,以加強框架的成效。另外,檢討了醫管局總辦事處的組織架構,評估於2006 年的主要改動的成效,並整固在聯網協調、機構傳訊、凝聚員工及職系管理等方面的職能。
為維持健康的機構形象,醫管局推行積極策略,加強機構傳訊及與傳媒的聯繫。年內,總辦事處共舉辦380 次記者會及傳媒活動、發出300份新聞稿及處理了2,000項傳媒查詢。
在引進證實具成本效益的新科技及療法方面,醫管局在2011-12年度擴大其藥物名冊的範圍,包括加入新藥及擴闊不同藥物類別的臨床應用,涵蓋九類藥物,治療多種疾病。撒瑪利亞基金新增為三種自費藥物提供資助,並擴闊一種現有藥物的臨床應用。年內,另外三間自體造血幹細胞移植中心成立,連同原有的
三間,可進一步加強骨髓移植服務,另為合資格孕婦提供產前乙型鏈球菌普查。
為提供現代化醫療服務,增加投放資源,定期更新醫療設備及基建設施。年內, 更換了756項老化醫療器材及29項工程設備。在13間普通科門診診所進行翻新工程,改善過時的配套、無障礙通道及藥房設施。此外,醫管局共投入4,470萬元購置2,554張電動病床及1,500張減壓床褥,令病人更感舒適,同時減輕職員勞損。
新的資訊科技設施有助臨床人員有效地提供現代化的醫療服務,極為重要。醫管局持續提升臨床資訊管理系統及相關的臨床部門系統,更新科技平台,並引入新功能或改良現有功能,如臨床電子顯示板、電子轉介及綜合護理模組等。在2011-12年度,為配合電子醫療紀錄的發展,數碼圖像計劃已推展至另外12間醫院,大幅減少使用傳統的X光底片菲林軟片。此外,我們亦提升藥物採購系統,加強監察藥物品質及供應商的表現。
配合政府提倡的電子健康紀錄互通系統,醫管局已完成互通平台及核心設施的上層設計,並已開始發展臨床資訊管理系統延伸模組,預定在2013-14年底推行。醫管局亦為政府的長者電子醫療券計劃、政府疫苗接種計劃、基層醫療指南及傳染病資訊系統提供資訊科技支援。
去年,醫管局透過深入的策略規劃過程,詳細審視當前環境,並廣泛諮詢約750名持份者,包括醫管局大會成員、病人組織、職員代表、臨床人員及行政人員,繼而制訂醫管局2012至2017年策略計
劃。此外,亦制訂了醫管局長者醫療服務策略,為長者醫療服務發展訂立方向,另就基督教聯合醫院重建項目制訂臨床服務計劃及總體發展計劃。
醫管局並更新一系列服務的需求預測模式,作為公立醫院管理需求的指引,包括量化跨境合資格人士對使用本地醫療服務的影響,以及推算出生數字,評估初生嬰兒深切護理及相關服務需求的增幅。所有臨床專科的統計分析已經完成,護理人手指標亦已訂定,有助制訂服務人手策略。
策略目標:建立以人為先的文化
在提升專業才能和培養高效管理及領導能力方面,醫管局推行全方位培訓策略及措施,包括調解與化解衝突培訓,以及提升領導技巧培訓,超過1,600名前線人員及600名前線管理人員獲益。在
2011-12年度,醫管局為2,660名支援人員舉辦28個提升才能培訓班,加強員工的個人、職能、人際及團隊合作技巧,另為800名病人護理支援人員舉辦32個職業訓練班。
醫管局亦為各級管理人員提供領導技巧及才能培訓。專為有經驗的前線管理人員而設,為期四日的「管理202」培訓課程,目的是加強他們自我管理、推動他人、凝聚團隊及達致成效的能力。超過600名職員參加了這項課程,佔目標組別的七成員工。
我們推行了一籃子措施,為締造有利的工作環境,吸引、挽留及激勵優秀員工。除了增聘職員,紓緩壓力部門的工作量,亦透過職位輪調、開設高級職位及優化薪酬,改善員工晉升機會、職業發展及繼任規劃。在2011-12年度,醫管局推行新的醫生晉升機制,為合資格、富經驗及表現良好的專科醫生提供更多晉升機會,年內共167名醫生或駐院專科醫生獲晉升為副顧問醫生。醫管局去年重新推出顧問醫生晉升計劃,53名顧問醫生獲晉升為高級顧問醫生。護士方面,共增設50個顧問護師及150個資深護師職位。此外,亦推行高級醫療行政人員職位輪調先導計劃,擴闊他們在醫療管理及醫院運作方面的知識經驗。此外,登記護士培訓資助先導計劃為支援人員提供專業護理培訓及發展機會。
為加強繼任規劃,醫管局中央及聯網均已成立繼任管理委員會,為策略性及運作管理的領導職位制訂繼任計劃,並為一些可能繼任人選提供有系統的培訓計劃。
在2011-12年度,我們檢討及優化數類臨床職員的僱用條款及條件,包括兼職醫生及以有限度註冊形式執業的非本地醫生,加強本地及海外醫生招聘。醫管局亦採用已優化的聘用條件從海外招聘放射診斷技師、放射治療師及足病診療師,改善招聘短缺的專職醫療人員。截至2012年3月底的一年,醫管局聘請了12名非
本地醫生,287名新駐院醫生、121名兼職醫生、1,741名護士及351名專職醫療人員。
持續推行現代化人力資源功能,可提升效率及成效。醫管局已改善人力資源及薪酬系統,加強自動及員工自助服務功能。此外,電子學習平台「網上學習中心」在2012 年的香港資訊及通訊科技獎奪得最佳專業發展銀獎。
策略目標:維持財政可持續能力
2011-12年度政府給醫管局的撥款達380億元。醫管局實行一貫嚴謹的財政規管和監察,善用資源,符合成本效益,除為市民提供優質醫療服務外,同時在年度內錄得盈餘。
為確保資源分配能適當地配合服務策略,醫管局繼續採用「績效撥款」內部資源分配機制為分配資源的基礎。在面對沉重工作量和人手短缺下,醫管局在年內適當地調節及整理此機制。此外,「病例組合」的數據除用作資源分配外,亦用作改善營運管理及臨床成效檢討的參考。
另外,醫管局檢討了去年推出的「提升質素獎勵先導計劃 ,結果
顯示財政獎勵措施有助推行及促進服務質素改善。
締造綠色環境
醫管局作為負責任的企業公民,一直致力提供環保的醫院服務,締造綠色環境,促進可持續發展。其中包括在將軍澳醫院新建的日間醫療大樓採用先進高效能「無油」風冷式冷水機,進一步減低耗電量;
更廣泛採用發光二極管照明及慳電膽,取代較耗電的鎢絲燈,這些例子和其它節能措施均有助減低醫管局的碳排放。在2011-12年度,醫管局各醫院已完成碳審計,其中30 間醫院符合香港環保卓越計劃的準則,取得減碳證書,令人鼓舞。
為確保轄下醫院及機構遵守醫療廢物管制計劃的法例規定,醫管局以中央合約委聘持牌收集商到醫院及診所收集醫療廢物,運往環境保護署位於青衣化學廢物處理中心的指定設施焚化處理,而非棄置到堆填區。
2011年,我們推行了多項減廢及回收計劃,其中包括在各公立醫院收集共2,300噸回收物料,包括廢紙、塑膠、金屬、玻璃樽及舊衣。在推行數碼化服務後,大幅減少電腦紙張、發薪通知及求診表格印刷本的使用。每年舉辦的回收舊光管、充電池及膠樽活動亦持續增加。
醫管局逐步引入環保液化石油氣車輛。在2011-12年,已更換18部非緊急救護車為液化石油氣車輛,在2012至2014年將會更換另外35部。此外,總辦事處、青山醫院、葵涌醫院及小欖醫院的共用車輛服務在「企業綠色駕駛獎勵計劃」的「放駕一天」節能減碳行動中,以減少燃油耗用的佳績,贏得多個獎項,獲得
表揚。
截至2011年12月31日,醫管局總辦事處及28 間醫院及機構均榮獲香港環保卓越計劃「卓越級別」減廢標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