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特徵
根據美國精神醫學會出版的《心理疾病診斷及統計手冊》(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
Fourth Edition) (APA, 1994),「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ttention-Deficit/Hyperactivity
Disorder》是以注意力不足和活動量過多為主要特徵的病症,與一般人所用的形容詞,例如「過度活躍」、「頑皮」或「唔聽話」有所不同。《世界通用疾病分類手冊第十版》(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 Tenth Edition)
(WHO, 1992),則稱此症為「過度活躍症」《Hyperkinetic
Disorder》。儘管上述兩本手冊所用的診斷概念略有不同,其診斷標準均相若。「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主要特徵有三項:
- 甲、注意力散渙

這是「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一個明顯而持久的特徵。與同齡兒童相比,患童經常出現以下特徵:
l. 經常無法注意細節及容易因粗心而犯錯
2. 經常在做功課或遊戲時難於維持專注力
3. 別人與他說話時,經常沒有留心聆聽
4. 經常不能完成指定工作
5. 做事常常缺乏條理,虎頭蛇尾
6. 怕動腦筋
7. 時常遺失所需物件
8. 經常受外界干擾而分散注意力
9. 經常忘記每日的活動
- 乙、活動量過多
跟同齡兒童相比,患童在年幼時的活動量已極多,然而一般家長只認為此乃幼童的特徵,未加理會。當患童入讀小學後,因受校規及其他環境限制,其徵狀便容易顯現出來。與同齡兒童相比,患童經常出現以下特徵:
l. 身體經常不停扭動
2. 不能安坐,經常走來走去
3. 經常亂跑亂爬
4. 經常無法安靜地參與活動
5. 經常精力旺盛,無法靜下來
6. 多言
- 丙、自制力弱
患童的自制力明顯低於同齡兒童:
l. 經常搶著說出答案
2. 排隊或輪侯時,他們經常中途插隊或騷擾別人
3. 經常騷擾別人或打斷別人談話
二、出現率

基於診斷概念上的分歧,歐美兩地的發病率亦因而有所不同。一般而言,在小學生當中,病徵的嚴重程度達至「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診斷標準者約佔百分之三至五;而男女童患病的比例估計是四比一至六比一。
三、常見的適應問題
- 甲、 學習
「注意力不足過動症」兒童由於注意力散渙,當考試、默書時容易因沒有留心細節而犯錯,故學業成績往往比他們的實際能力差,上課的學習動機和態度便每況愈下。
- 乙、社交
由於患童十分活躍和衝動,跟朋輩或兄弟姊妹遊戲和討論時容易犯規或騷擾人,故時常與人發生磨擦,導致跟同學或兄弟姊妹的關係欠佳。
- 丙、家庭生活
很多家長為了照顧及管教患有「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子女而承受很大壓力,並感到沮喪,引致親子關係出現問題。
- 丁、操行問題
大概七成患童由於十分活躍和衝動,容易出現問題行為,例如服從性差、時常打架、橫行霸道,有些甚至會說謊、偷竊、離家出走、破壞學校或社會秩序等。
患有「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兒童,只要及早接受評估和治療,再配合校方有效的教學策略,便能克服其病徵所帶來的困難和各樣的適應問題。(評估)(治療)
一、我的孩子需要接受評估嗎?
一般兒童亦可能會有注意力散渙、活躍和衝動等表現。而患有「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兒童,其徵狀則較其他同齡兒童持久和嚴重,影響範圍既廣且深。(認識注意力不足過動症
-- 特徵)
- 如閣下的子女同時出現以下情況:
1. 注意力散渙、過度活躍和衝動等特徵較其他同齡兒童嚴重
2. 這些特徵維持六個月或以上
3. 這些特徵為患者帶來負面影響,影響範圍既廣且深,包括學習、社交或守規方面
家長可考慮為子女安排接受專業評估,以了解子女是否患有「注意力不足過動症」。
(尋求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