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好行為獎勵計劃表下載

  • 好行為記錄表下載

  • 合約範本和好行為記錄表下載


  •  

     


    我們在思索如何改善子女的問題行為時,是否感到無從入手?以下是眾多家庭的真實經驗,看看能否成為你們家庭的借鏡:

    • 未雨綢繆
      父母是管教自己子女的專家,你們最清楚子女的個性、困難和需要。故此處理子女的問題行為前,可以細心觀察該行為出現時的前因、後果或環境特色,以便找出最好的解決方法。

    • 改變環境
      改變一些細微的環境特色或生活規律,能幫助子女表現得更理想。例如:很多家庭嘗試關掉電視,並安排患有「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子女靠牆角坐,便可以輕輕鬆鬆地令子女安坐用膳。

    • 說話要清楚、淺白和有禮
      當你們跟子女說話時,如果能夠保持心平氣和,說話簡短和用字淺白,他們便會比較容易明白你們的吩咐。請不要忘記,「注意力不足過動症」孩子的注意力比較短暫,故此說話要精簡。倘若你希望子女能夠尊敬自己,為人父母便需要先以身作則,禮貌地對待子女,減少呼喝、侮罵或不耐煩的語氣。

    • 教導子女何謂恰當的行為
      子女行為不當,其實可能反映他們不知道該怎樣做才對,你可以作「身教」嗎?例如:向子女示範可謂「說話有禮」。

    • 多鼓勵、少批評
      儘管子女今天的表現並不理想,若你們仍然讚賞他們的努力,便可以令子女知道他們已走上正確的方向,亦令他們繼續努力。批評與挑剔只會令子女半途而廢。

    • 善待自己
      當管教孩子時所用的方法欠理想,或者自己的情緒變得激動時,可考慮以下的「善待自己五步曲」:

      i. 先冷靜下來
      ii. 原諒自己的錯誤
      iii. 向孩子對歉
      iv. 細想避免重蹈覆轍的方法
      v. 確保自己有充份的休息,再接再厲。

    • 找外援
      照顧和管教患有「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子女,既充滿挑戰又容易令人感到氣餒。有很多管教方法可能都輕易令其他子女行為恰當,可是同樣的方法用諸患有「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子女身上時,則毫無成效。 因此,當照顧子女遇到困難時,可尋求專業幫助。例如參加親職訓練,不但有助家長增加對「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認識和管教技巧,亦能幫助家長抒緩壓力和改善親子關係。

     
    Copyright (c) 2002 by Cheryl Yuk-chi SO.All Rights Reserved designed by www.xinlight.com

     

     


    多年的研究結果顯示以下的教學策略能改善「注意力不足過動症」學童的學習問題,亦能提升他們的學習效能。由於「注意力不足過動症」對患童的影響既廣泛又持久,以下的教學策略須持續地使用:

    • 知己知彼
      教師需要對「注意力不足過動症」有正確的認識,關注和接納患童的學習困難,並細心觀察學童的能力和興趣所在,方能定出最佳的教學策略。

    • 提昇學習效率

      一、 調動座位 - 安排「注意力不足過動症」學童坐在前方,靠近教師桌,令學童比較容易接收教師的提示,亦方便教師給予患童頻密的鼓勵;或安排患童靠近模範生,好讓患童能夠模彷好行為。

      二、 減少干擾 - 教師宜多提醒患童把不需用的書、簿、文具或個人物品收妥,確保桌面整齊,以減少令患童分心的干擾。

      三、 因材施教 - 教師可採用以下措施應付「注意力不足過動症」患童注意力散渙和怕動腦筋的徵狀 :

      1. 減少書寫功課,增加活動式作業
      2. 評分以正確答案的數目計算,不倒扣分數
      3. 評分側重學童的理解,不計較字體是否端正
      4. 將篇幅較長的習作拆細,容許學童在完成一小部份後稍作休息
      5. 不時請學童重覆課題重點,確保學童明白課堂內容

      四、 增加趣味 - 善用視覺,聽覺及觸覺的教材提升患童的注意力。

    • 有效指令
      一、「簡而清」- 由於患童注意力散渙,為了讓他們有效地接收指令,教師的指令便需要具體和簡潔。例如:
      唔可以響個位度嗌答案
      說話前,先舉手

      二、 用字正面、淺白 - 教師宜直接告訴患童應怎樣做,負面和艱深的說話只會令患童更容易分心。

      三、 目光接觸 - 教師在發出指令前,可輕聲叫喚學童的名字並直視他們,幫助患童集中注意力。

      四、 視覺提示 - 張貼數項重要的課堂規則於當眼處,以便提醒患童需要遵守的規則。有助患童改善病徵的規則包括:要專心、要安坐、說話前要舉手等。此外,把功課和重要通告寫於黑板上亦有助吸引患童的注意。

    • 樂於鼓勵
      由於患童注意力散渙,故此他們需要頻密而正面的讚賞。儘管患童當天的表現未如理想,教師仍可讚賞患童所付出的努力,這樣有助學童知道自己正走上正確的方向,而頻密的讚賞又能鼓勵他們繼續努力。

      「先甜後苦」- 過早的斥責與批評不但會令患童在學習好行為上半途而廢,長遠而言,還會打擊他們的自信心和自我形象。因此,當需要提醒患童有待改善的行為前,應先讚賞患童的好行為。

    • 善用注意
      每當患童表現恰當時,教師可立刻抓緊機會給予正面的讚賞,讓患童即時知道何謂好行為。這樣運用給予學童的注意,可以增加學童的守規行為。

      「聲東擊西」- 當教師發現患童行為欠佳,而同時亦注意到其附近某學童表現良好,教師可刻意給予該表現良好的學童讚賞,從而提醒患童何謂好行為,以及怎樣表現才能獲得教師的注意。

    • 種善因得善果
      善用因果關係能培養患童的自制力。例如教師可對患童作下列提醒:「如果你能夠坐響位喥安靜咁舉手,老師就會俾你回答問題」;「等老師睇下邊個同學坐得好,俾佢優先揀圖書!」。

    • 未雨綢繆
      教師若估計患童在某活動中可能會出現違規行為,他可預先提醒患童應當遵守的規則,並說明守規的獎賞及違規的後果。這樣做有助減少違規行為出現的機會。

    • 訂立好行為獎勵計劃:

      一、家校合作
      教師、患童及家長可共同訂立「好行為獎勵計劃」,對培養良好的學習行為會事半功倍。教師可善用「好行為記錄表」,每天與家長溝通患童的表現,讓家長作出配合。

      二、循序漸進
      每次計劃只應包括一項好行為。初期訂立的目標應該較容易達到,好讓患童增加參與計劃的興趣和自信心。當目標達到後,才逐漸提高要求。

      三、目標清晰
      以正面語句清楚界定好行為,例如:上課時要安靜。同時亦需要清楚列明獎勵,例如:做行長、得貼紙或文具等。

      四、標準一致
      各科教師需採用同一標準去評估患童的表現。

      五、貫徹始終
      如果患童能夠做到目標行為,就務必給予獎勵,不可因患童其他的問題行為而拖延頒發獎勵,甚至取消獎勵。

      六、 定期檢討
      計劃內的好行為項目、評分標準和獎勵需每隔數星期檢討或修改,否則計劃會失去吸引力而變得無效。

      七、善用視覺提示
      如張貼「好行為記錄表」(見圖一)或進度圖表等,讓患童作自我提醒。

      好行為記錄表(圖一)

      好行為:   學童姓名:  
       
      星期一
      星期二
      星期三
      星期四
      星期五
      第一堂
               
      第二堂
               
      第三堂
               
      第四堂
               
      第五堂
               
      第六堂
               
      第七堂
               
      第八堂
               

      好行為記錄表下載


      八、挑選恰當的獎勵 -- 適合小學生的獎勵包括:
      口頭稱讚,例:「做得好/ 我好開心」,「你頭先上堂好專心 / 你今日坐得好端正」,「真係叻啦!」

      小禮物(如貼紙,鉛筆等)

      服務同學的機會,如替教師派簿,或委派職務,如被委任為行長、班長或風紀等

      九、隆重其事
      讓學童、家長及教師一起宣佈「好行為獎勵計劃」的推行,並即場在合同上簽署,令學童更認真和重視該計劃。

      十、除了為個別患童訂立「好行為獎勵計劃」,適當時亦可向全班推行同樣的計劃, 以帶動全班學童一起改善學習行為。推行時,只需將圖一的「學童姓名」改為 「班別」,然後張貼於課室當眼處,以提醒學童應當遵守的目標行為。

      全班好行為記錄表(圖二)

      好行為:   班別:  
       
      星期一
      星期二
      星期三
      星期四
      星期五
      第一堂
               
      第二堂
               
      第三堂
               
      第四堂
               
      第五堂
               
      第六堂
               
      第七堂
               
      第八堂
               



      合約範本和好行為記錄表如下:

      好行為獎勵計劃

      學童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好行為:上課時要安坐

      評分標準:每上完一堂,教師會就學童的表現評分。

      1分∼繼續努力;
      3分∼一般;
      5分∼非常好

      (對年幼的學童可用蓋印,1個蓋印代表繼續努力,2個蓋印代表好)

      獎勵:換領標準∼每天結算,若當天有20分或以上(以8堂計算)

      在家增加15分鐘遊戲時間,或獎貼紙一張







      學童簽名


      --------------------

      教師簽名


      --------------------

      家長簽名


      --------------------


      合約範本下載

      十一、有效教學策略概覽
      由於「注意力不足過動症」患童在注意力、控制活動量及抑制衝動行為的能力均較一般學童為弱,他們需付出加倍的努力才能在這幾方面達致其他學童的水平,所以教師對他們的學習行為問題應多加體諒,盡可能著眼於他們的進步,從而給予鼓勵,而非將他們的表現直接與一般學童比較。

      此外,「注意力不足過動症」所衍生的學習問題相當多,故此教師需善用各種針對性的教學對策,方能協助患童及全班學生學習。當中,「好行為獎勵計劃」可運用於多個不同的學習問題,然而,在推行計劃時,宜選擇一項相關的行為,否則學童會難於跟從,甚至半途而癈。

      問題
      教學對策
      甲. 注意力散渙
      1. 時常要求教師重覆指令
    • 可考慮與患童訂立「好行為獎勵計 劃」,
      目標乃「上課時要專心」;

    • 可因應個別患童的問題,實施以下對策:

    • 調動座位」、「有效指令
      2. 「夢遊」
    • 增加趣味」;

    • 預先告訴患童教師於 堂上會突擊提問,如
      能答中3次,可得獎勵:貼紙乙張
    • 3. 遺失物品、忘記帶齊所需物品
    • 教導並提醒患童整理及收拾物品
    • 4. 抄漏家課冊
    • 善用「視覺提示」;

    • 放學前,提醒患童覆核手冊
    • 5. 時常轉換活動
    • 張貼活動時間表於當眼處;
    • 善用顏色或圖案以區分活動內容
    • (例如:「藍色」代表打 球,待教師更換「黃色」指示 咭後,方可跳繩)
      乙. 活動量過多
      1. 「週身郁,無時停」
    • 合適的好行為目標乃「上課時要安坐」
    • 2. 離位
    • 調動座位
    • 3. 說話過多
    • 合適的好行為目標乃「上課時要保持安靜」
    • 4. 在操場上橫衝直撞
    • 由於好動乃患童的特質,在小息 / 午息時, 宜安排患童有適 當的動態遊戲和空間,有 助減低不必要的騷擾行為

    • 丙. 自制力弱
      1. 魯莽不顧後果
    • 宜多運用「種善因得善果」去提升自制力
    • 2. 搶答、插咀
    • 時常「未雨綢繆」及運用「種善因得善果
    • 3. 騷擾別人
    • 宜引領患童了解別人的感受;
    • 多利用口頭提示、親身示範和 角色扮演去 改善患童的社交技 巧,例如基本禮貌、合作、互 助、與人分享等行為
    Copyright (c) 2002 by Cheryl Yuk-chi SO, Patrick Wing-leung LEUNG & Se-fong HUNG All Rights Reserved designed by www.xinligh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