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可持續發展的藍圖 (五) 公私營協作「放下游」壓力(Chinese only)

 
(資料圖片)

現時全香港700多萬人口中,有大約200萬人患有慢性疾病。隨著香港老齡化情況越來越嚴重,以及香港人的生活習慣影響到慢性疾病年輕化,患慢性疾病的人口將會在未來大幅上升,估計到大約二十年後,慢性疾病的病人數目會增加至大約300萬人,對公立醫院的服務將會構成非常沉重壓力。

試想想,面對這樣驚人的增長速度,我們無論如何努力興建新醫院和增聘醫護人員,要完全滿足每一位病人的需求,難度是非常大,特別是一些病情較嚴重或較高風險的病人,可能會因此而無法得到適切的治療、甚至治療受到延誤。

要照顧好每一位病人和為他們提供合適的慢性疾病管理,其中一個可行的辦法是「放下游」。

「放下游」到底是甚麼意思呢?既然我們很難阻止病人患上慢性疾病,唯有從釋放壓力的角度出發,透過整合社會上不同的醫療資源,例如分流部分病人到私營醫療協作伙伴,從而減輕公營醫療服務的壓力,就好像為堤壩洩洪一樣,減輕壓力避免崩堤。

過去一年的新冠疫情給予我們很好的契機,醫管局擴大了公私營協作計劃,在原有的公私營協作計劃之外,我們加開了七個臨時協作計劃,包括安排病人在私家醫院進行骨科手術、乳癌手術和放射治療等,合共將大約1600多名病人分流到私營醫療機構跟進,在疫情期間為這1600多名病人提供了適時的治療。

透過公私營協作計劃分流病情穩定的慢性疾病病人,將會是公營醫療服務的其中一個長遠發展方向。過去幾年,合共有大約四萬名患有高血壓、高血脂或糖尿病的病人參與了「普通科門診公私營協作計劃」,病人只需繳付公立醫院普通科門診的診金,便可以定期在大約600位參與計劃的私家家庭醫生診所覆診,無論治療程序和用藥均與公立醫院無異,但病人卻可以享受到私家醫生診所的彈性,更適時覆診和接受治療。

此外,我們已透過「普通科門診公私營協作計劃」建立了覆蓋廣闊的私家醫生網絡。我們會運用這個基層醫療網絡,使用「共同醫治」模式,讓病情穩定的專科門診病人由社區家庭醫生跟進。現時一些需要在醫管局數個專科覆診的病人,在這個「共同醫治」的模式下,將可以讓同一名私家醫生跟進治理。這些病人一般只需定期見私家醫生跟進,並接受由醫生處方的藥物便可以控制病情。我們會更新現時的計劃藥物名單,以配合引入相關專科所需的藥物,確保病人得到適切的治療。如果病人病情出現變化,我們亦會確保病人可以隨時返回公立醫院治療。醫管局將會選定一些合適的專科試行計劃,目前正在籌備細節,預計這個新的公私營協作模式將會在今年稍後時間推出,希望可以有更多病人受惠。

目前公立醫院照顧了全港約九成病人,公私營協作計劃雖然只分流了當中小部分病人,但卻是一個正確的發展方向,亦是我們未來要大力推動的工作。我們希望一步一步推出更多不同類型的公私營協作計劃,將更多病情穩定的慢性疾病病人分流到私營醫療市場照顧,減少社會對公營醫療服務的過分倚賴,讓我們可以集中公立醫院的資源,照顧病情較複雜和緊急的病人。我們希望這些「放下游」的措施,可以有助我們的醫療服務供求趨向較平衡,從而令公營醫療服務長遠達致可持續發展。

醫院管理局主席范鴻齡
2021年6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