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疫情百日 反思得失前路

 
 (参考图片)

自2019年底以来,新型冠状病毒肆虐,在全球造成逾150万人感染,超过80,000人死亡。在香港,行政长官在1月25日成立了督导委员会暨指挥中心,其下亦设专家顾问团,均由她亲自担任主席,务求可以尽快按疫情发展制订相关政策和措施。数月以来,在政府有效领导,市民齐心抗疫,做足防感染措施,以及公立医院的同事夙夜匪懈,守住医疗作最後一道防线下,疫情虽未平息,但迄今仍未有发生倍数式增长,我实在衷心感恩。立足於过往百日的经验,我们一方面要择善固执,坚持走对的策略和措施,另一方面亦做好准备,为第三波丶甚至第四波的疫情做好准备,以战胜这场持久战。

环顾各国政府的防疫策略,各地疫情不同,条件各异,成效亦各异。但总括而言,政府制定抵御疫情措施的可行性,大致与市民的防疫意识丶医疗系统的能力和社会信任有关。这三大因素互为因果,同时相辅相成。在疫症大流行的艰难时刻,市民最大的责任就是保护自己免受疾病感染,而减少染病人口,纾缓医疗体系的压力,就可以让医疗体系发挥作用。至於公共衞生政策能否持之以恒,则端赖社会支持,例如保持社交距离丶关闭公共场所丶以及落实隔离措施等,都要先得到社会的信任,方可有效。

在香港,我们曾经受到沙士的来袭,市民普遍有较高的防疫意识。港人自觉佩戴口罩丶注意手部衞生和保持社交距离的做法,不但得到专家的肯定,亦是减少疫情蔓延的重要因素。在疫情初期,我们的口罩供应曾经出现不畅顺的地方,但在各方努力下,口罩供应的紧绌情况已得到纾缓,现时街上的市民大部分都戴上口罩。在社区防控的问题上,必须做到人人自觉,愿意牺牲一时的不便,例如减少聚餐。不过,随着日子一长,部分市民难免出现防疫疲劳,近日发生几个本地爆发群组,例如卡拉OK群组,就是一例。在这方面,我们绝不可以麻痹大意,为战胜疫情,大家即使一时不便也是值得,今日的自觉自助,是保护大家健康的根本。

面对环球疫情,各地医疗系统都受到极大的考验。在过去一段时间,香港并没有如有些地区一样出现疫情迅速扩散,公立医院有效应对疫情的工作,发挥相当大的作用,其中有三个方面,让我印象深刻。

第一,是公立医院同事的专业精神。即使面对严峻疫情,同事都没有任何退缩,他们运用专业知识,由感染控制以至隔离安排或治疗方面,同事都发挥极高的医护水平和专业能力。他们往往是自愿加入高风险区工作,不论是在隔离病房丶急症室丶亚洲国际博览馆的检测中心以及随机接载在外地港人等,都一往无前,毫不犹豫,令人难忘。

第二,是团队合作下的极高效率。自疫情级别提升至紧急以来,总部的中央指挥委员会天天开会,集总部及各联网之力,解决任何当前急务,并就疫情发展,迅速调整应对政策。中央指挥委员会亦会就政府督导委员会的最新防疫指示,制定配合措施,并在前线同事的支援下,完成使命,例如,在机场亚洲国际博览馆设立的检测中心,就是同事在不足二十四小时的情况下,顺利布置完成,当中除了要照顾检测人士,更要顾及防感染措施丶检测流程丶样本运送及後勤化验等。

第三,是同事主动积极和创新精神。我们的医疗体系能够抵御疫情冲击,与同事多走一步分不开。面对疫症,不少问题都是前所未有,但同事往往能够以主动积极的态度,解决问题。举例说,受到环球供应链影响,医疗面罩供应不足,熟悉3D打印的同事於是主动与理工大学合作,自制面罩,最终造就本地生产的面罩,更能供应其他有需要人士。又如专职医疗的同事,有感病人难以到医院就诊,就以遥距视像,为病人提供服务。这些措施,都是同事在面对新问题时,主动提出解决方法的明证。

现时环球疫情严峻,我们要做好预防,严阵以待下一波疫情来袭。医管局亦不敢怠慢,正制定各项应变措施,特别是下列三方面:

第一是提升我们处理疫情的能耐,包括加强化验能力;增加社区处理康复人士的隔离设施,让医疗资源可以更集中处理有需要的病人;制定备用方案,以应对较严重社区感染等等。而这些问题亦是与政府商讨的重要事项,同时亦需要取得社会的共识。我一直认为,公立医疗服务必须可以持续发展,面对今次疫情,更加坚定我对这方面的信念。

第二是增加前线人员的个人保护装备 (“PPE”),以防员工受到感染。自疫情爆发以来,PPE 的供应紧张,曾一度跌至只有约一个月存货。幸而在中央及特区政府支持下,现时供应已比较稳定。社会各界人士亦纷纷作出支援,协助购买及作出捐赠,我谨此深深致谢。现时PPE 大体上可维持两个月运作,但仍急须继续补充。而因美国方面禁运3M N95口罩,N95防护口罩未来供应非常不明朗,医管局正就此积极寻求合乎安全标准的替代型号,以解决燃眉之急。

第三是检讨医管局的整体服务范畴。自疫情开始以来,由於情况严峻,若干非紧急服务被迫暂缓,但随着对抗疫情进入持久战,我们需要在可行情况下逐步恢复应对疫情以外的其他服务,继续照顾整体市民的健康。

在过去一百天,公立医院的同事尽心尽力,无论是医治病人的医护丶负责清洁的支援员工丶化验室的专业人员丶负责感染控制的同事丶以至行政和资讯科技的後勤同事等,都专心致力地应对疫情。他们有人披星戴月,连续数星期没有放假,也有人通宵达旦,为安置病人而努力。他们的努力,获得不少市民的认同和掌声。我相信,市民的信任和信心,是支持同事完成使命的有力工具,也是成功应对下一波疫情的基本因素。

医院管理局主席范鸿龄
2020年4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