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围堵」能力 携手阻截疫情

 

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在全球蔓延,已经在超过160个国家或地区造成20多万人感染。‪香港作为国际城市‬,加上大量回港人士,造成大量输入个案和怀疑个案,令公立医院的防疫工作承受自疫情爆发以来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面对疫情转变,我们会在原有的「围堵」策略之上再进一步,将焦点由本地个案监察和治疗,转移到加强输入个案的堵截,包括加强检测和提升隔离病房接收病人的能力。

自从疫情爆发以来,我们一直在公立医院执行「早通报」丶「早隔离」及「早化验」措施,围堵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病人;在院外,我们亦采用「加强化验室监察计划」,围堵病徵较轻微的病人。过去两个多月,我们虽然未能完全阻止疫情在本地传播,但靠着「围堵」策略,我们起码拖延了疫情蔓延的速度,亦暂时守住了医院这条防线,未有病人和医护人员在院内感染。

藉着广大市民和同事的努力,虽然「围堵」策略取得一定的效果,亦得到世界衞生组织和其他地区医疗组织的肯定,但这并非等如我们可以免除威胁。我们努力堵截本地传播链的同时,外围的疫情却来势汹汹,近几天欧美等地先後失守,确诊个案大幅攀升,香港每天确诊的输入个案创新纪录,亦大幅高於本地感染个案。随着不少港人及在海外留学的香港学生回港,香港正面临新一轮的疫情冲击,风险将会越来越高,抗疫防线将会越来越紧张。

加强检测是我们的防疫措施中有效的工具,自一月底开始,公立医院为住院病人开展「加强化验室监察计划」,其後在二月中再扩展至急症室和普通科门诊病人。截至3月20日,我们在一个多月内检测了超过13,000名急症室和普通科门诊病人,结果在社区确诊了35宗个案。这35宗确诊个案,占接受检测的病人总数不足百分之一,然而在防疫战中却有着重要意义。这35位病人中,大部份人均没有出现严重病徵,除了引证了这只新病毒有可能「隐形」外,成功确诊这35位病人,亦成功截断了35条传播链,避免他们大规模在社区爆发。

我们多次强调,防疫是一场持久战,我们要有心理准备与病毒共存一段时间,而要跟病毒共存,首要掌握它的存在,我们有需要进一步加强检测,以便尽早在社区中找出更多受感染的病人,特别是一些没有明显病徵的隐形病人。加强检测除了可以切断病毒无声无色地在社区传播的风险外,亦可以加强保护一些较易受感染的人士,例如安老院舍的长者和精神科病人。在过去几个阶段的「加强化验室监察计划」中,我们累积了一些经验,令我们更加认识这只新病毒。在未来,公立医院将会与衞生署进一步合作推展计划,为更多市民进行检测,以围堵病毒的传播链。

过去几天,每天都有不少由外地返港的市民,因为出现病徵需要召唤救护车送往医院隔离治疗;近期呈报的怀疑个案亦不断上升,而且大部份是外地返港的市民,连带隔离病床使用率亦非常高。虽然我们已安排继续启用更多隔离病床,然而如果外地输入的个案不断急增,我们非常担心公立医院的隔离设施最终会不胜负苛。所以,我们在位於机场附近的亚洲博览馆和北‪大屿山医院设立检测中心‬,为怀疑个案进行病毒测试,一方面减低公立医院压力,另一方面亦减少社区感染的可能性。我曾到两个临时检测中心了解运作,现场的同事士气高昂,在短时间内设立电脑系统丶感染控制措施和接受病人的流程等。在投入服务後,已检定多名确诊病人,为堵截病人进入社区,发挥重要作用。除了在两个检测中心当值的百多位同事外,我亦要多谢在背後默默耕耘的後勤部门,24小时支援检测中心的运作。

在有需要时,我们可能要改变现时的隔离策略,正在康复和传播风险较低的确诊病人将会转往由普通病房改装的隔离病房,以便腾出更多独立隔离病床接收怀疑个案,以减低院内其他病人和医护人员受感染的风险。

我们努力遏止疫情,希望换来时间和空间,为控制疫情带来曙光。在治疗上,我们已经有大约一百位病人康复出院,在控制病情和用药等方面,我们都累积了一些经验;两间大学医学院的专家团队,亦正在不同医院展开研究项目,公立医院将会全力配合,希望透过专家累积的治疗经验和研究数据,掌握更多控制病毒的方法。

外围的疫情每一分每一秒都在变化,未来抗疫的路仍然道阻且长。我们明白社会为抗疫已经付出一定代价,市民的生活亦受到影响,每天佩戴口罩的日子亦不易持续,但我们现正处於抗疫的关键时刻,我们已具备有效的工具,医护同事每天都为大家的健康努力,我们更不可松懈,以行动支持医护工作。医护人员紧守岗位,市民就应留守家中。正如全球留守医院医护的呼吁「we stay at work for you, you stay at home for us」大家相守抗疫丶团结一致,我们定可抵挡新一波的冲击,在抗疫路上,再胜一仗。

医院管理局行政总裁高拔升 
2020年3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