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圍堵」能力 携手阻截疫情

 
 (參考圖片)

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在全球蔓延,已經在超過160個國家或地區造成20多萬人感染。‪香港作為國際城市‬,加上大量回港人士,造成大量輸入個案和懷疑個案,令公立醫院的防疫工作承受自疫情爆發以來前所未有的壓力和挑戰。面對疫情轉變,我們會在原有的「圍堵」策略之上再進一步,將焦點由本地個案監察和治療,轉移到加強輸入個案的堵截,包括加強檢測和提升隔離病房接收病人的能力。

自從疫情爆發以來,我們一直在公立醫院執行「早通報」、「早隔離」及「早化驗」措施,圍堵感染新型冠狀病毒的病人;在院外,我們亦採用「加強化驗室監察計劃」,圍堵病徵較輕微的病人。過去兩個多月,我們雖然未能完全阻止疫情在本地傳播,但靠著「圍堵」策略,我們起碼拖延了疫情蔓延的速度,亦暫時守住了醫院這條防線,未有病人和醫護人員在院內感染。

藉著廣大市民和同事的努力,雖然「圍堵」策略取得一定的效果,亦得到世界衞生組織和其他地區醫療組織的肯定,但這並非等如我們可以免除威脅。我們努力堵截本地傳播鏈的同時,外圍的疫情卻來勢洶洶,近幾天歐美等地先後失守,確診個案大幅攀升,香港每天確診的輸入個案創新紀錄,亦大幅高於本地感染個案。隨著不少港人及在海外留學的香港學生回港,香港正面臨新一輪的疫情衝擊,風險將會越來越高,抗疫防線將會越來越緊張。

加強檢測是我們的防疫措施中有效的工具,自一月底開始,公立醫院為住院病人開展「加強化驗室監察計劃」,其後在二月中再擴展至急症室和普通科門診病人。截至3月20日,我們在一個多月內檢測了超過13,000名急症室和普通科門診病人,結果在社區確診了35宗個案。這35宗確診個案,佔接受檢測的病人總數不足百分之一,然而在防疫戰中卻有著重要意義。這35位病人中,大部份人均沒有出現嚴重病徵,除了引證了這隻新病毒有可能「隱形」外,成功確診這35位病人,亦成功截斷了35條傳播鏈,避免他們大規模在社區爆發。

我們多次強調,防疫是一場持久戰,我們要有心理準備與病毒共存一段時間,而要跟病毒共存,首要掌握它的存在,我們有需要進一步加強檢測,以便盡早在社區中找出更多受感染的病人,特別是一些沒有明顯病徵的隱形病人。加強檢測除了可以切斷病毒無聲無色地在社區傳播的風險外,亦可以加強保護一些較易受感染的人士,例如安老院舍的長者和精神科病人。在過去幾個階段的「加強化驗室監察計劃」中,我們累積了一些經驗,令我們更加認識這隻新病毒。在未來,公立醫院將會與衞生署進一步合作推展計劃,為更多市民進行檢測,以圍堵病毒的傳播鏈。

過去幾天,每天都有不少由外地返港的市民,因為出現病徵需要召喚救護車送往醫院隔離治療;近期呈報的懷疑個案亦不斷上升,而且大部份是外地返港的市民,連帶隔離病床使用率亦非常高。雖然我們已安排繼續啟用更多隔離病床,然而如果外地輸入的個案不斷急增,我們非常擔心公立醫院的隔離設施最終會不勝負苛。所以,我們在位於機場附近的亞洲博覽館和北‪大嶼山醫院設立檢測中心‬,為懷疑個案進行病毒測試,一方面減低公立醫院壓力,另一方面亦減少社區感染的可能性。我曾到兩個臨時檢測中心了解運作,現場的同事士氣高昂,在短時間內設立電腦系統、感染控制措施和接受病人的流程等。在投入服務後,已檢定多名確診病人,為堵截病人進入社區,發揮重要作用。除了在兩個檢測中心當值的百多位同事外,我亦要多謝在背後默默耕耘的後勤部門,24小時支援檢測中心的運作。

在有需要時,我們可能要改變現時的隔離策略,正在康復和傳播風險較低的確診病人將會轉往由普通病房改裝的隔離病房,以便騰出更多獨立隔離病床接收懷疑個案,以減低院內其他病人和醫護人員受感染的風險。

我們努力遏止疫情,希望換來時間和空間,為控制疫情帶來曙光。在治療上,我們已經有大約一百位病人康復出院,在控制病情和用藥等方面,我們都累積了一些經驗;兩間大學醫學院的專家團隊,亦正在不同醫院展開研究項目,公立醫院將會全力配合,希望透過專家累積的治療經驗和研究數據,掌握更多控制病毒的方法。

外圍的疫情每一分每一秒都在變化,未來抗疫的路仍然道阻且長。我們明白社會為抗疫已經付出一定代價,市民的生活亦受到影響,每天佩戴口罩的日子亦不易持續,但我們現正處於抗疫的關鍵時刻,我們已具備有效的工具,醫護同事每天都為大家的健康努力,我們更不可鬆懈,以行動支持醫護工作。醫護人員緊守崗位,市民就應留守家中。正如全球留守醫院醫護的呼籲「we stay at work for you, you stay at home for us」大家相守抗疫、團結一致,我們定可抵擋新一波的衝擊,在抗疫路上,再勝一仗。

醫院管理局行政總裁高拔陞
2020年3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