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參加了普檢

 
(參考圖片)

清晨,起床後如常在家做了一小時運動,在返回醫管局大樓之前,先到黃竹坑體育館,參與我的首次新型冠狀病毒病檢測。這次無痛、甚至有點愉快的檢測經驗,讓我反思香港在抗疫路上的未來策略,今次普及檢測帶來的爭議和啟示,讓我對未來懷有更大的信心,同時也增添了壓力。

檢測流程相當暢順,可能由於大清早,人流並不算太多,加上預先登記,到達後工作人員有禮地由入口帶到登記處,等候檢測期間,你會發現社交距離等防感染措施的保障充足。只消幾分鐘,醫護人員就會進行檢測,他們技巧熟練專業,過程全無不適。全程不足十五分鐘,臨離開前更獲贈口罩。

自從疫情以來,我一直緊守防疫措施,既沒有外遊、每天帶口罩和保持社交距離等。為何明知自己感染風險不高,但亦一樣參與政府的普及社區檢測計劃?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有需要釐清事實。第三波疫情來得既急且兇,更一度連續超過十天錄得過百宗確診個案,而且每日都有不明感染源頭的確診患者,亦即表示一些隱形患者仍在社區傳播病毒。早日找出隱形患者,及早給予治療和隔離,便可以減低病毒在社區擴散的機會。由於有近兩成的新型冠狀病毒患者可能沒有病徵,所以根本無人能夠百分百肯定自己不會帶有病毒。再者,即使能保證自己不帶病毒,基於公民責任,早日讓政府掌握整體形勢,在制定防疫策略時,有更大的科學依據作為參考,對社區防控也更為有效。

普及社區檢測是一項公共衞生政策,不但著眼個人健康,也為整體疫情作出判斷。所以,無論認為自己是否隱形患者,每位市民都可以協助完成這項為香港有益的防疫措施。我們知道,越多市民參與,我們對防疫就更有把握,這對應對第三波、以至下一波的疫情都更有意義。

就公立醫院而言,及早找出隱形患者,對住院病人和前線醫護人員都有更大保障。參考其他國家的經驗,一旦防疫失守,感染個案可以幾何級上升,在短短數日,病人的數目可以由幾十上升到以千計。所以,公立醫院在較早前已擴展「加強化驗室監察計劃」工作,包括加強為入院的高危病人進行檢測篩查;另外普通科門診診所亦由七月下旬開始,協助衞生署派發樣本收集包,為自覺有較高風險或輕微不適人士進行病毒檢測,及早識別社區感染個案。計劃開展至今已有四萬多名市民索取樣本收集包,成功已檢出62宗陽性個案。這些加強篩查化驗的工作都有助落實「早發現、早隔離、早治療」的防疫政策,盡早找出隱形患者,切斷社區傳播鏈。

端賴市民努力和防疫策略,疫情在近期雖然稍見緩和,但社會要求放寬防疫措施的聲音越見響亮,市面亦開始出現抗疫疲勞的氣氛。我們確實需要盡早掌握社區感染情況,以遏止疫情,不但及早阻止病毒進一步擴散,以盡快控制疫情,減輕公立醫院的壓力,醫院服務亦因而得以盡快回復正常。我們念茲在茲,香港公立醫院不但要應對新冠肺炎,還要照顧正在等候接受診斷及治療的各類病人。

醫管局大會支持普及社區檢測計劃,並配合普檢的準備工作,包括借出儀器和人手為工作人員進行外科呼吸器的面型配合測試;及加快審批醫護同事參與檢測中心的採樣工作;同時亦鼓勵同事和家人參與計劃。我知道有醫管局的員工,以工會的名義杯葛這項計劃,行政總裁高拔陞醫生已經在一個電台節目中,從科學角度,反駁有關的觀點。我希望強調,加強社區檢測找出隱形病人,不但有助針對疫情,保障我們住院病人,亦保障醫護人員的安全。我希望工會三思,不要引起市民的誤解,最終延誤防疫機會。

我明白,社會對今次政府的普及社區檢測計劃有不同的意見。在這些反對意見中,不少都是源於誤解和信任不足。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女士在記者會上表示,她一向愛護醫管局及希望保護醫管局的員工。在過去大半年的抗疫工作,行政長官的確給予我們最大支持,在全球個人防護裝備供應緊絀時,她適時地向內地提出要求,讓我們渡過難關;在疫情嚴峻時,無論在財政和政策的支持,她都毫不猶豫,只要有利控制疫情,她都說到做到。我們除了感謝特首的支持,亦會繼續做好防疫工作,盡全力保衛民康。

今次普及社區檢測的成敗,取決於大家的支持和信任,若能成功,將可減低病毒進一步在社區傳播的風險,大家亦可早日回復正常生活。面對這個狡猾多變的新型冠狀病毒,政府、各方面專家、醫護人員以至廣大市民,在過去八個多月來都懷著一個共同目標,就是要遏止疫情擴散,讓香港得以回復正軌,大家可以重回正常生活。為達至這個共同目標,大家可以跟我一樣,盡一點公民責任,出一分力,參加檢測。亦只有大家同心合力,互相信任,我們才可以有足夠的力量應對未來疫情的挑戰。

醫院管理局主席范鴻齡
2020年9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