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整抗疫策略 為未來準備

 
(資料圖片)

近日新增的新型冠狀病毒確診個案逐步減少至每日10多宗,甚至是單位數的水平,總算給大家帶來一點喘息的空間,以及讓我們為未來可能持續出現的疫情做好準備,特別是檢測策略和硬件設施建設方面,更需要作出針對性的調整。我們需要調整的抗疫策略,包括繼續加強化驗監測高風險群組,特別要加強對長者的保護;同時要繼續加強公立醫院接收病人的能力;以及在照顧確診病人的同時,亦必須繼續維持我們對其他病人的醫療服務。

在第三波疫情中,其中一個重要里程碑是政府推行的普及社區檢測計劃,超過170萬名市民透過計劃進行新型冠狀病毒檢測,找到多名新增確診患者及截斷了多條社區傳播鏈。

未來我們將會特別注意如何透過適時的檢測,加強保護高風險群組的病人。我們需要更廣泛的檢測網絡以提供更好的預警性監測效果。因此,我們將計劃盡量在全港合適的普通科門診診所提供檢測網絡。此外,在第三波疫情中,死亡的病人絕大部份是七、八十歲或以上長者,保護這群長者病人是我們持久抗疫的重點。

在第三波疫情開始後,我們在22間普通科門診診所派發了約5萬個樣本瓶給自覺較高風險或只出現輕微病徵的市民,檢測了約3萬2000個樣本,結果找到60多位確診病人。在九月底前,派發樣本瓶的普通科門診會增加至約40間,長遠更希望其他運作上合適的診所都可以配合安排。透過持續的社區檢測,我們希望可有效搜尋隱形病人,防範社區出現的傳播鏈,長遠減低疫情大規模爆發的風險。

此外,公立醫院自九月初起已全面開展入院病人篩查計劃,現時所有臨床情況合適的病人,醫護人員都會在他們入院時安排檢測,希望透過入院篩查成功找出隱形病人,減低將病毒帶入醫院及引致院內感染的風險。至於出院病人檢測方面,我們一直以非常謹慎的態度去處理,我們理解不同持份者的關注,最近亦已跟進了相關安排。醫護人員會按臨床需要,盡量為病人出院前安排測試,醫護人員亦會將病人住院期間接受過的新型冠狀病毒測試結果紀錄在出院文件中,希望透過加強溝通,在共同抗疫努力上能事半功倍。

對抗第三波疫情的另一個重要里程碑是啟用鯉魚門社區隔離設施和亞洲博覧館社區治療設施,這兩個社區設施在疫情最嚴峻的日子,大大紓緩了公立醫院隔離病床的壓力,亦大大縮短了病人等候入院的時間。過去兩個月,總共有超過900名病人被送到這兩所社區設施,這種嶄新的治療和隔離模式,加強了我們日後持續應對疫情的能力。隨著第三波疫情漸漸減退,我們的兩所社區設施亦已完成這階段的重任,並已先後轉為備用狀態。

然而,這並不代表我們會鬆懈,相反我們正積極為持久抗疫加強準備,萬一疫情反彈,我們隨時可以重開亞洲博覧館一號館,加上二號館已準備就緒的400張病床和公立醫院1700多張隔離病床,我們有更大能力接收懷疑和確診病人。特區政府正進一步擴展社區治療設施,爭取在幾個星期内在亞博館內額外配置約1000張病床,以及在鄰近亞博館的空地,興建一間樓高兩層的臨時醫院,提供可容納超過800張病床的負氣壓病房,預計可於工程展開後約四個月內完成。當有關設施稍後落成,將可進一步增強公立醫院接收確診病人的能力和空間。利用疫情放緩時建設社區治療設施,暫時備而不用,一方面是根據過往疫情在短時間內急速轉壞而作出的準備,另一方面也是參考全球疫情屢創新高的現實而作出的策略舉措。

當嚴峻的日子過去後,我們要開始思索在「新常態」下逐步回復較為「正常」的運作模式。我們必須謹記,除了確診病人外,還有一群患有其他疾病的病人等著我們照顧。公立醫院即將會逐步恢復早前暫停了的非緊急服務,我們亦正研究恢復非急症醫院探病安排的可行性。但我們必須謹慎處理有關安排,大原則是盡量減低對病人影響的同時,亦必須避免增加院內感染的風險。

本地疫情雖然稍為緩和,但全球不少國家的疫情嚴峻,感染人數仍然在每日創新高。我們不單不能鬆懈,反而需要持續增強公立醫院檢測的能力,以堵截社區中的傳播鏈;同時亦要重點加強接收隔離病人的空間,以防疫情反覆時我們有足夠能力應對。總而言之,面前的疫情,將會是一場硬仗,更是一場持久戰,大家都要做足準備!

醫院管理局行政總裁高拔陞
2020年9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