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錦囊 多年的研究結果顯示以下的教學策略能改善「注意力不足過動症」學童的學習問題, 亦能提升他們的學習效能。由於「注意力不足過動症」對患童的影響既廣泛又持久, 以下的教學策略須持續地使用: 知己知彼 教師需要對「注意力不足過動症」有正確的認識,關注和接納患童的學習困難, 並細心觀察學童的能力和興趣所在,方能定出最佳的教學策略。 提昇學習效率 一、 調動座位 - 安排「注意力不足過動症」學童坐在前方,靠近教師桌,令學童 比較容易接收教師的提示,亦方便教師給予患童頻密的鼓勵;或安排患童靠近 模範生,好讓患童能夠模彷好行為。 二、 減少干擾 - 教師宜多提醒患童把不需用的書、簿、文具或個人物品收妥, 確保桌面整齊,以減少令患童分心的干擾。 三、 因材施教 - 教師可採用以下措施應付「注意力不足過動症」患童注意力散渙和 怕動腦筋的徵狀。 1. 減少書寫功課,增加活動式作業 2. 評分以正確答案的數目計算,不倒扣分數 3. 評分側重學童的理解,不計較字體是否端正 4. 將篇幅較長的習作拆細,容許學童在完成一小部份後稍作休息 5. 不時請學童重覆課題重點,確保學童明白課堂內容 四、 增加趣味 - 善用視覺,聽覺及觸覺的教材提升患童的注意力。 有效指令 一、「簡而清」- 由於患童注意力散渙,為了讓他們有效地接收指令,教師的指令 便需要具體和簡潔。例如: 唔可以響個位度嗌答案 說話前,先舉手 二、 用字正面、淺白 - 教師宜直接告訴患童應怎樣做,負面和艱深的說話 只會令患童更容易分心。 三、 目光接觸 - 教師在發出指令前,可輕聲叫喚學童的名字並直視他們, 幫助患童集中注意力。 四、 視覺提示 - 張貼數項重要的課堂規則於當眼處,以便提醒患童需要遵守的 規則。有助患童改善病徵的規則包括:要專心、要安坐、說話前要舉手等。 此外,把功課和重要通告寫於黑板上亦有助吸引患童的注意。 樂於鼓勵 由於患童注意力散渙,故此他們需要頻密而正面的讚賞。儘管患童當天的表現未如理想, 教師仍可讚賞患童所付出的努力,這樣有助學童知道自己正走上正確的方向,而頻密的讚賞 又能鼓勵他們繼續努力。 「先甜後苦」- 過早的斥責與批評不但會令患童在學習好行為上半途而廢,長遠而言, 還會打擊他們的自信心和自我形象。因此,當需要提醒患童有待改善的行為前, 應先讚賞患童的好行為。 善用注意 每當患童表現恰當時,教師可立刻抓緊機會給予正面的讚賞,讓患童即時知道何謂 好行為。這樣運用給予學童的注意,可以增加學童的守規行為。 「聲東擊西」- 當教師發現患童行為欠佳,而同時亦注意到其附近某學童表現良好, 教師可刻意給予該表現良好的學童讚賞,從而提醒患童何謂好行為,以及怎樣表現 才能獲得教師的注意。 種善因得善果 善用因果關係能培養患童的自制力。例如教師可對患童作下列提醒:「如果你能夠 坐響位喥安靜咁舉手,老師就會俾你回答問題」;「等老師睇下邊個同學坐得好, 就俾佢優先揀圖書!」。 未雨綢繆 教師若估計患童在某活動中可能會出現違規行為,他可預先提醒患童應當遵守的規則, 並說明守規的獎賞及違規的後果。這樣做有助減少違規行為出現的機會。 訂立好行為獎勵計劃 一、 家校合作 教師、患童及家長可共同訂立「好行為獎勵計劃」,對培養良好的學習行為會事半功倍。 教師可善用「好行為紀錄表」,每天與家長溝通患童的表現,讓家長作出配合。 二、 循序漸進 每次計劃只應包括一項好行為。初期訂立的目標應該較容易達到,好讓患童增加參與 計劃的興趣和自信心。當目標達到後,才逐漸提高要求。 三、 目標清晰 以正面語句清楚界定好行為,例如:上課時要安靜。同時亦需要清楚列明獎勵, 例如:做行長、得貼紙或文具等。 四、 標準一致 各科教師需採用同一標準去評估患童的表現。 五、 貫徹始終 如果患童能夠做到目標行為,就務必給予獎勵,不可因患童其他的問題行為而拖延 頒發獎勵,甚至取消獎勵。 六、 定期檢討 計劃內的好行為項目、評分標準和獎勵需每隔數星期檢討或修改,否則計劃會失去 吸引力而變得無效。 七、 善用視覺提示 如張貼「好行為記錄表」(見圖一)或進度圖表等,讓患童作自我提醒。 好行為記錄表(圖一) 好行為: 學童姓名: 星期一 星期二 星期三 星期四 星期五 第一堂 第二堂 第三堂 第四堂 第五堂 第六堂 第七堂 第八堂 八、 挑選恰當的獎勵 -- 適合小學生的獎勵包括: 口頭稱讚,例:「做得好/ 我好開心」,「你頭先上堂好專心 / 你今日坐得好端正」, 「真係叻啦!」 小禮物(如貼紙,鉛筆等) 服務同學的機會,如替教師派簿,或委派職務,如被委任為行長、班長或風紀等 九、 隆重其事 讓學童、家長及教師一起宣佈「好行為獎勵計劃」的推行,並即場在合同上簽署, 令學童更認真和重視該計劃。 十、 除了為個別患童訂立「好行為獎勵計劃」,適當時亦可向全班推行同樣的計劃, 以帶動全班學童一起改善學習行為。推行時,只需將圖一的「學童姓名」改為 「班別」,然後張貼於課室當眼處,以提醒學童應當遵守的目標行為。 全班好行為記錄表(圖二) 好行為: 班別: 星期一 星期二 星期三 星期四 星期五 第一堂 第二堂 第三堂 第四堂 第五堂 第六堂 第七堂 第八堂 合約範本和好行為記錄表如下: 好行為獎勵計劃 學童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好行為:上課時要安坐 評分標準:每上完一堂,教師會就學童的表現評分。 1分∼繼續努力;3分∼一般;5分∼非常好 (對年幼的學童可用蓋印,1蓋印代表繼續努力,2個蓋印代表好) 獎勵:換領標準∼每天結算,若當天有20分或以上(以8堂計算) 在家增加15分鐘遊戲時間,或獎貼紙一張。 學童簽名 -------------------- 教師簽名 -------------------- 家長簽名 -------------------- 合約範本和好行為記錄表下載 十一、有效教學策略概覽 由於「注意力不足過動症」患童在注意力、控制活動量及抑制衝動行為的能力 均較一般學童為弱,他們需付出加倍的努力才能在這幾方面達致其他學童的水平, 所以教師對他們的學習行為問題應多加體諒,盡可能著眼於他們的進步,從而 給予鼓勵,而非將他們的表現直接與一般學童比較。 此外,「注意力不足過動症」所衍生的學習問題相當多,故此教師需善用各種針對性 的教學對策,方能協助患童及全班學生學習。當中,「好行為獎勵計劃」可運用於 多個不同的學習問題,然而,在推行計劃時,宜選擇一項相關的行為,否則學童 會難於跟從,甚至半途而癈。 問題: 甲. 注意力散渙 1. 時常要求教師重覆指令 教學對策:可考慮與患童訂立「好行為獎勵計 劃」,目標乃「上課時要專心」; 亦可因應個別患童的問題,實施以下對策:「調動座位」、「有效指令」 2. 「夢遊」 教學對策:「增加趣味」;預先告訴患童教師於 堂上會突擊提問,如能答中3次, 可得獎勵:貼紙乙張 3. 遺失物品、忘記帶齊所需物品 教學對策:教導並提醒患童整理及收拾物品 4. 抄漏家課冊 教學對策:善用「視覺提示」;放學前,提醒患童覆核手冊 5. 時常轉換活動 教學對策:張貼活動時間表於當眼處;善用顏色或圖案以區分活動內容 (例如:「藍色」代表打 球,待教師更換「黃色」指示 咭後,方可跳繩) 乙. 活動量過多 1. 「週身郁,無時停」 教學對策:合適的好行為目標乃「上課時要安坐」 2. 離位 教學對策:「調動座位」 3. 說話過多 教學對策:合適的好行為目標乃「上課時要保持安靜」 4. 在操場上橫衝直撞 教學對策:由於好動乃患童的特質,在小息 / 午息時,宜安排患童有適當的動態遊戲 和空間,有助減低不必要的騷擾行為 丙. 自制力弱 1. 魯莽不顧後果 教學對策:宜多運用「種善因得善果」去提升自制力 2. 搶答、插咀 教學對策:時常「未雨綢繆」及運用「種善因得善果」 3. 騷擾別人 教學對策: 宜引領患童了解別人的感受;多利用口頭提示、親身示範和角色扮演 去改善患童的社交技 巧,例如基本禮貌、合作、互 助、與人分享等行為